时间:2025-03-07作者:admin浏览: 次
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将田间地头的丰收,转化为舌尖上的富足。
继天问一号探索火星之后,天问二号为何选择小行星作为新目的地?未来,它又会带回宇宙中怎样的秘密?
合成生物学在农作物基因改良,包括设计农作物新品种、创造具有特殊性状的农作物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潜力巨大。直播时间 2025年3月1日13:30-16:10.
此后几百年间,天文望远镜不断加速进化,继续深化拓展人类对宇宙的基础认识,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一系列发现,构成了当下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基石。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和命脉,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西湖大学卢培龙团队首次从头设计出跨膜荧光激活蛋白(tmFAP),这是第一个通过人工设计得到的能够非共价结合特定小分子的跨膜蛋白。
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基于我国“天关”卫星获得的数据,在名为“小麦哲伦云”的邻近星系内发现一组罕见双星系统。
近日,经公开征集评选,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命名为“望宇”。目前,“望宇”登月服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谱写了一首极寒之地的强国史诗。
直播将带你近距离感受“梦想”号——揭秘船员的日常生活、探索船舱驾驶的科技奥秘,看看这艘庞然大物如何在大海中保持相对位置一动不动、如何抵御16级台风的狂怒!直播时间:2025年2月18日10:00
为了系统解析DeepSeek在技术、应用与伦理交织演进下的革新性探索,带领大家深入了解DeepSeek的“破圈”与“扎根”,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科研团队推出DeepSeek系列专题线上公开课。本期直播时间:2025年2月17日(周一)19:30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总带着一个终极疑问:那里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液态水?当全球科学家聚焦极地冰盖或地下湖泊时,中国科研团队却另辟蹊径,在火星沙丘中发现了颠覆认知的“水痕”。
2月10日至11日,人工智能(AI)行动峰会在巴黎举行。主会场大皇宫内,多国政商决策者们齐聚一堂,就AI全球治理展开热烈讨论;巴黎东南部“F站”创业园区里,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火星多时间尺度环境演变”团队,因为近年来的一系列国际研究成果,刷新了人类对火星水活动的认知,被授予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基础研究奖)。
李海燕表示,这是从机制揭示到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的系统性成果,不仅提升了海绵城市建设水安全、水环境质量保障的科学和技术水平,而且实现了雨水资源的稳定、安全回用与排放。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激发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记者曾多次采访黄旭华院士,从面对面的讲述中,体悟他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切的奋斗人生,感受那些无声潜行、深藏功名的无悔岁月。
“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这既是张涛对年轻人的殷切寄语,也是他躬身践行的不渝信条。于他而言,执着于科研的根源,就是“为国家、为人类能够多做点事情”的质朴决心。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近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
在享受高铁带来的便捷时,你是否曾想过,什么样的工程,才能被冠以“复兴”这样的名字?
邀您与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一起,共赴科普盛宴、共谋科普发展,为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直播时间:1月21日18:00。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评选结果16日在京揭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月背采样、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混合现实、生物制造、近零碳、实景三维、微核糖核酸等科技名词入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发布了迄今为止最精细的黑猩猩脑图谱——黑猩猩脑网络组图谱。
13日11时,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十星方式成功将微厘空间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我国2025年商业航天发射任务喜迎开门红。
科研界常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有氧化还原法、机械剥离法、气相沉积法、超临界剥离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是目前石墨烯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加启、任广旭等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全脂牛奶或者牛奶脂肪,不会显著增加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小鼠的体重和血脂负担。
人工智能(AI)近两年的发展具有“大”和“多”的鲜明特征,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越来越大,文图视等方面的多模态能力也越来越强。2025年,它又将如何进化?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最佳实践载体。一组海报看25位高校校长、书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寄语,探索教育强国建设的高校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士、LHAASO(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将带来主题为“拉索与银河深处的奥秘”科普演讲。直播时间:2024年12月31日 19:00-21:00
2024年,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通过一组海报,聆听院士寄语,汲取奋进力量。
从月球探测的后来者,到今年6月成功实现人类从月球背面采样“凯旋”,中国以不断跃升的太空探测实力,闪耀于国际舞台。细数2024年,这样的“高光时刻”并不鲜见。
种业是国家农业的基石。为了进一步实现育种技术革命,中国农业大学组建了学科交叉团队,并与多个领军企业深入合作,组建未来智能育种技术研发团队。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介绍,涉农高校作为我国农业教育、科技、人才集中交汇点,要更多聚焦国家的战略需求,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华南农业大学在农业大学向综合院校转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为农育人的底色。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介绍,智慧农业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优势专业之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杨青团队找到了昆虫体内的一种独特蛋白——ABCH转运蛋白。
青海大学依托地域优势,将育种作为科研工作中的攻关重点。其的农牧领域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始终以“种质资源创新”为核心开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9年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些年,芯片持续成为科技革命的焦点。有机半导体这一新型材料,已悄然拓宽了芯片的维度,为芯片制造带来了新的可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12月18日上午,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迎来了最后一个关键节点——液体灌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创新型城市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指的是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崇山峻岭之间,“中国天眼”仰望苍穹,将人类“视界”延伸到百亿光年之外。
近年来,学院科研团队始终将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不仅在低空经济、智能化和绿色化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还在适航审定技术、适航管理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地球空间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太阳爆发事件,大多起源于日冕中。
195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肩负使命、应运而生。作为新中国自己创办的首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创建之初,就设立了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航空领域专业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
贵南高铁全线开通后,经常往返两地的贵阳市民常健有了新选择,“两个半小时就到了,还能随时打电话处理工作,一点不耽误事。”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创立于2000年,已成为航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支撑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的最重要专业之一。
激光雷达作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南昌航空大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方慧眼”卫星星座的目标是,到2030年,200多颗卫星将组网完成,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智能、实时的遥感信息服务。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光镊技术,捕获了拥有14个价电子的单个铒原子。未来可利用铒复杂的电子结构,深入探索粒子之间更加细微的相互作用,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量子科学实验。
在信息时代,芯片已成为许多硬件不可或缺的“心脏”。让我们一起走进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听一听“芯”青年们的报国故事。
据介绍,“研究前沿”和“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年度报告已连续多年发布,报告研究方法持续优化,核心内容不断丰富,社会关注度持续提升。
让我们一起走近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智能感知工程专业,见证科研人如何一步步将科幻变为现实。
本次沙龙将邀请跨领域专家学者、科技创新公司代表分享目前消防科技的发展情况,以及消防科学传播的实际场景应用,并围绕活动主题展开研讨交流。直播时间:11月25日14:00.
本次大会以“AI+空间计算:助力元宇宙由虚向实健康发展 ”为主题,以“搭平台、促交流、重体验、建态”为目标。直播时间:11月23日9:00-16:30
当今时代,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气象万千,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
作为具备新质生产力特征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低空经济正处在快速成长的新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糖是不可或缺的食品,是我们的甜蜜伴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中,如何科学吃糖,合理地摄取营养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马晓伟,就这一话题为我们揭开“甜蜜科学”的神秘面纱。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炜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一种角度非对称光谱选择性热发射器(AS发射器)。AS发射器不仅具备高效反射太阳光的能力,
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 “拥有自己的大洋钻探船”,承载着中国科学家梦想的“梦想”号计划,就此起航。
从纯金属到合金再到特种材料,它们凭借卓越的机械、物理与化学性能,在建筑、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大放异彩,引领着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
光明网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团队将对11月9日开幕式及主旨报告进行全程直播,欢迎收看!直播时间:2024年11月9日8:30-12:20
本期讲座内容主要涉及高校无人机课程及其创新成果、无人机技术及其在各产业领域中的前沿应用等。直播时间:2024年11月9日9:30-11:30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续航更久的智能手机、跑得更远的新能源汽车、飞得更高的无人机……在新能源时代,高比能电池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而它的诞生,离不开材料学科人才的贡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成为出色的植保工作者,就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对手”。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周永锋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葡萄育种的新方法,相比传统方法,育种效率可提高4倍,大幅缩短葡萄育种周期。
迄今EBP的全球合作伙伴对1060个线个物种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有望在2026年达到1万个物种——这是EBP第一阶段的目标。
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解读高校科技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赓续科学报国传统,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
“人这一辈子,只要能把自己心心念念的事情干成,对国家、对行业、对个人有交代了,就够了。”回望自己来时的路,港珠澳大桥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这样总结道。
11月4日,总重量约34.6公斤的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斑马鱼培养基、氨基酸、寡肽、产甲烷古菌、极端环境微生物等24种生命实验样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大会将为全球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的同仁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日8:30-12:10
10月31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国家卓越工程师进校园”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事关国运民生。农业生产领域的重大变革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
怎样才能让手机一次充电用得更久?怎样让电动车续航里程更长?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黄佳琦,深耕高比能电池领域,为我们揭示锂硫电池的无限可能。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李玮瑜所研究的特用型大豆,是专用于生产豆腐、豆芽、豆浆等特定食品的大豆品种。
10月31日,2024年广西公民科学素质知识大赛现场总决赛在南宁市举行,14个设区市代表队伍将同台竞技!直播时间:10月31日9:00—11:30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科研生涯的“毕生所爱”?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黄佳琦看来,科研人员要关注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认准一个目标并长期坚持下去,总会有受到认可的时刻。
当一台智能机器能够和我们进行具有理性和情感特征的语言交流时,机器是否也会影响我们的“人性”呢?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孙强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周易冬:乳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固有因素和可控因素。
大赛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在车辆设计、制造、成本控制、商业营销、沟通与协作等诸方面能力。直播时间:2024年10月26日10:00-19:00。
10月25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泰州市海陵区科协、泰州东部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承办的“2024产学研融通创新活动”新型电池专场现场活动于上海市举办。
中微子可以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这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解读高校科技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赓续科学报国传统,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
研究发现,当两种气味分子呈现间隔仅为60毫秒时,受试者即可分辨出由两者组成的气味序列的异同。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一声巨响声震寰宇,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依靠自己的力量,我国实现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啥是虚拟电厂?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超大“充电宝”,把城市里相对分散的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充电场站、工业及民用的可调负荷等元素聚合起来统一响应电力系统的调度,能在用电高峰作为“正电厂”对外供电,也可以作为“负电厂”存储、消纳城市系统中的电力。
陕西10个地市组成10支队伍参赛,每队4人,经过必答题、快问快答、抢答题、风险题、加时赛等环节的比拼,决出团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直播时间:2024年10月12日 15:30-18:00
据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于2013年立项,2015年开工建设地下实验洞室,2021年底,地下实验洞室交付使用并开始探测器安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曹俊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位于地下700米的实验大厅内。
10月11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中关村蓝创通用航空产业联盟、中船海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产学研融通创新活动低空经济专场”活动将于辽宁省朝阳市举办。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将在2024年10月11日组织开展“强国志”2024年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北京主场活动和文艺演出。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我国在卫星量子通信上迈出了人类第一步。2024年,中国的“量子星座”正在酝酿中,成功后,将能提供高效率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服务。
直播将为大家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及误区,让大家正确认识高血压,科学预防高血压、规范治疗高血压!直播时间:2024年10月8日14:00-16:30
高产栽培并不是一项技术,而是精播保苗、水分调控、肥料运筹、植保防控、低损收获多项技术的精准配合与集成。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铁路科技魅力,激发铁路创新自信,进一步筑牢加快实现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群众基础,第二届“铁科星空讲坛”将于2024年9月26日14:30直播,欢迎收看!
第二次量子革命正在到来,它可能与二十世纪初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激光、核能、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和晶体管等发明一样重要。
本期直播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朱大倩为我们科普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直播时间:2024年9月21日14:00
9月21日2024年宁夏科技馆“科学之夜”将举办精彩活动,欢迎关注。直播时间:2024年9月21日18:30-21:30
现场设置了精神引领促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教资源做加法、趣玩科学游园会、科学技术惠民生五大主题展区及舞台表演区共计38项活动。直播时间:2024年9月21日10:30
从9月6日登陆海南的“摩羯”到9月16日登陆上海的“贝碧嘉”,再到19日登陆的“普拉桑”,最近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国沿海地区接连遭遇台风。
9月20日是第36个“全国爱牙日”,将重点围绕“全生命周期口腔保健”方面进行科普宣传,直播也将侧重于全生命周期中各类人群的口腔特点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为公众答疑解惑。直播时间:9月20日9:00